南昌已建设智慧平安小区1963个 总量居全省第一
“在我们这个小区,居民的脸和指纹就是通行证。进小区要刷脸,进单元门也要刷脸,进自家门开锁更要按手指纹,不是本小区的人根本进不来,住在这里很安全。”10月18日,住在红谷滩区九颂山河小区的程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在该小区门口,记者跟随程女士“刷脸”,通过手机“一码通”扫描进入该小区大门,向保安说明来意,进行外来人员信息登记和出示健康码后,才能进入小区。记者发现,小区路面两侧有杨梅树、枇杷树等各种果树,每栋楼前的绿化带里都安装着摄像头。“这是小区的高空抛物AI视频探头和各出入口摄像头,我们可实时了解到小区安全问题。”物业工作人员说,“小区还有警务工作室,如发生紧急事件时,警方通过这些摄像头的画面就能掌握现场情况,从而及时给予妥善安排和处置。”
红谷滩区九颂山河小区科技应用无处不在,“智慧+平安”让这个小区的住户乐享幸福生活,这也是我市建设智慧平安小区成果的一个写照。
近年来,我市立足基层创安,早谋划、实举措、活运用,稳步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实现了由人防物防技防到数据赋能的飞跃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治理实效和社会反响。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加大科技投入,让科技“触角”延伸至社区管理的“神经末梢”,让广大居民群众成为深化文明创建的参与者和共享者。截至目前,我市已建设智慧平安小区1963个,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小区消防通道作为火情发生时守护居民安全的“生命通道”,一旦被违规占用,不仅严重影响消防人员处置灾情险情,妨碍居民逃生,还易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走进南昌县保利春天里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安装了98个高清摄像头,使整个小区监控全覆盖。
同样,依托“智慧平安小区”建设,西湖区建立了可视化“一人一档”数据库,对前期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等分门别类进行数据建库和标签标注,其余出入小区人员均赋予“临时来访人员”标签单独进行建库。通过在小区人员进出的关键部位安装智能门禁道闸、智能监控探头等设施设备,实时掌握进出小区的人员情况。据介绍,当发现“临时来访人员”频繁出入小区且多日居住在小区内时,将及时上门了解情况,经核实属现居住在小区内的,及时采集相关人员信息。同时,西湖区还创新研发了互联网端的“一标三实”采集APP,让社区民警、社区干部随时现场采集及小区居民自主登记人口信息变得更加便利,为社区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视化“一人一档”数据库、刷脸进出、AI视频探头、“一键报警”……如今,智能生活的场景已成为我市众多智慧平安小区的日常生活片段。
“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是重大的平安工程、民生工程和数字工程。”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取得这一喜人成绩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扎实推进工作中,我市先后出台了《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应用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指导意见》《工作指导意见》《建设应用实施方案》《评分标准(试行)》等规范性文件,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创新实践“昌治久安”工作体系,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023年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资格确认工作启动
10月19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我市启动2023年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资格确认工作,凡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其所在单位可通过“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申报系统”进行办理。
我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对象为获得国家、省、市人才相关荣誉、称号,以及50周岁以上受聘正高专业技术岗位等的人才(须参加南昌市医保,含已退休人员)。据悉,我市2022年已有900余名高层次人才享受了免费体检等医疗保健服务。
2023年度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服务资格确认采取全程网办,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在“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申报系统”中提交申报材料,经县区或主管部门初审和市人社局、市医保局确认等程序即可完成资格确认工作。为简化办事流程,2021年已进行医疗保健服务资格确认的高层次人才,不需要在系统中重新进行申报。对高层次人才享受待遇后不具备资格的,用人单位应及时办理待遇资格核销手续。
涉及电梯,南昌开展专项督查!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大督查工作。本次特种设备安全大督查工作,以排查安全隐患为抓手,重点对电梯是否在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内,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是否置于显著位置,电梯是否按期进行维保,是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及时开展演练等方面进行检查。
此次对瑞頣大酒店、滕王阁景区的督查中,检查人员现场对扶梯的防夹保护装置、急停装置、楼层板安全保护装置等进行测试,并查看扶梯的梳齿板、围裙板等装置是否完整;在电梯中控室,检查人员重点检查电梯的定期检验、注册登记、电梯管理制度、救援预案建立和电梯运行及维保作业人员现场维保质量等情况,进一步落实电梯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强化电梯安全教育管理,及时发现电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检查组要求,有关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与自查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氛围。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强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自觉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升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经检查发现,电梯维保和使用单位虽根据国家安全规定进行了安全应急演练,但未能做到制定覆盖所有机型的方案,在面临突发情况时,可能存在一定隐患。就上述问题,执法人员责令立行立改。
下一步,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针对全市电梯安全进行全面深入摸排,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电梯依法予以封停,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发生电梯安全事故。
江西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 “十四五”期间将建成200家绿色工厂
10月19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厅获悉,为扎实推进全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日前,江西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工业强省战略为统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
《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江西力争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分别达到200家和50家;到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2%以上。“十五五”期间,力争一批重点产品工艺能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建材、钢铁、纺织等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地。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促进数字经济规模倍增。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原料无害化、能源低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实施分类管理,对标先进水平,引导绿色工厂进一步提标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提升节能减排能力。实施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开展中小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在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创新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围绕“2+6+N”等产业,出台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分行业分领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智能化能源信息监控、企业能源数据中心、企业节能决策自动响应系统等能源管理信息化技术。
实施“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行动,培育“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支持高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和高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强化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的采集、管理与智能化应用。培育能源互联网、智慧物流等绿色经济新模式,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在线交易,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
聚焦重点行业,制定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研究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造纸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降低碳排放强度,控制行业碳排放量。
强化石化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耦合发展,重点推进炼油、合成氨、烧碱行业节能降碳,提升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到2025年,石化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保持稳定。到2030年,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的化工企业占比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碳利用封存能力明显提升。
加快铜、钨、稀土等产业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建设以鹰潭为核心的世界级铜产业集群和以赣州为核心的世界级特色钨、稀土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和有色金属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到2025年,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到2030年,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依托南昌、上饶龙头整车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乘用车、电动客车和新能源专用汽车。到2025年,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等先进净成形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到2030年,研发创新一批先进适用绿色制造技术,大幅降低生产过程能耗。
以元器件、电子整机、锂电为重点,大力推进半导体照明、PCB印制、锂电材料等生产工艺改进。重点突破一批LED外延与芯片制造、PCB清洁生产与废液再生循环等关键技术。到2025年,锂电材料等行业非电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降低。到2030年,电子整机等产品制造能耗显著下降。
实施绿色园区低碳升级行动
发挥绿色园区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园区能源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探索开展绿色园区低碳升级示范建设,带动全省园区绿色低碳发展。
加快园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伏上房”、绿色微电网、园区储能等项目,鼓励园区实施热电联产。开展园区节水与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提高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园区智慧综合平台建设,实现能源、碳排放等指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预警预测,提升园区碳管理能力。加强园区绿色低碳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指导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遴选一批基础好、有特色、代表性强的园区,推动园区整体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建绿色园区低碳领跑者。借鉴国内先进绿色园区发展经验,形成并推广具有江西特色、适用于江西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实施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体系构建行动
打造工业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增强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发挥绿色低碳产品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加强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绿色化,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聚焦江西特色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打造一批国家级绿色低碳产品。引导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实施绿色采购,培育打造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提高江西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加快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强船用混合动力、LNG动力、电池动力、氢燃料等低碳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鄱阳湖氢能动力船舶应用。
加快发展航空产业,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为重点,打造航空产业聚集区,抓住未来通航产业大发展机遇,在纯电动、混动通用、飞机技术方面寻求突破。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